课题研修精专业 实践作业促成长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组研修活动
2022年4月28日,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怀着对研究的热忱,带着对教育的思考,由彭国庆、冯刚老师主持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组,进行了第一次线上研修活动。课题成员们开展了深入的文献研读活动,课题组成员王莹、汪笛、陈骅、陆泉萍、陈静燕、李艳苹、赵玮曼、陈海勇老师们认真阅读了有关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知网文献以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发表心得体会。
研修活动首先由冯刚老师为课题组成员们进行了课题概述。冯刚老师对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实践性作业”,“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进行阐述,并给课题成员们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为成员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随后,课题组的成员积极进行了阅读分享。
陈骅老师重点介绍了《实践性“长作业”:指向深度学习的课程形态》一文,陈骅老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应当从“基于简单记忆、割裂训练”的浅层学习向“主动探索、促进理解、批判建构、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转型。让学生提前关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真实生活,带着感受和思考进课堂。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实施必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学质量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王莹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一文,王老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介绍丰富了作业设计的类型与目标:基础性作业,减量提质;实践性作业,学以致用;阅读性作业,汲取营养;跨学科作业,拓展视野。王老师还结合目前的线上教学,分享了低年级作业设计案例及学生成果,为课题组老师们开阔了作业设计和呈现的新思路。
李艳苹老师结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球的反弹高度》,分享了自己设计的实践性作业单,从问题引领、实践探究、实践自评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了实践性作业的初探。李老师也将学生的作业成果向课题组老师们进行了展示。李老师的实践性作业单,侧重主题探究,注重操作体验,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应用,倡导多元展评,为后期老师们进行作业设计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赵玮曼老师分享了自己阅读的专著刘善娜《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读书心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给老师们进行了介绍“画数学”。赵老师同时以《千克和克》一课为例,结合新课标中“量感”介绍了自己的思考。赵老师提出设计实践性作业的目的必须要明确且细致,让学生依托语言或图像载体等具体呈现个性化的想法。
汪笛老师介绍了自己阅读的专著刘善娜《这样的数学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践》一书。汪老师介绍了探究型作业的几种类型:生活描述型、概念表征型、问题分析型、反思评价型、单元综合型。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作业设计的想法,给大家带来了启发。
陈静燕老师分享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一文,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实施建议,并发表了自己的思考:实践性作业的设计需要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丰富数学内涵且迁移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的时候,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而不断丰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积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步认识。
陆泉萍老师为课题组成员们介绍了上海地区的一些作业设计研究情况,让老师们的目光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内外,更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可以在其他地区研究中学习借鉴,给老师们带来研究的新角度
在会议的最后,彭国庆老师对于课题的内涵、作业设计的类型做了更明确的介绍。鼓励老师们要以单元为主线,遵循单元整体设计理念进行作业内容设计。彭老师对于研究的重难点和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并给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个性化的指导,鼓励老师们积极扎根课堂,扎实研究。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达成以科研带动教研,让科研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标!
图/文 陈静燕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